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誰是真的羅賓漢?誰又真是約翰王?/林復俠

誰是真的羅賓漢?誰又真是約翰王? / 林復俠


近日來「女羅賓漢」之說在台灣政壇吵得沸沸揚揚,使藍綠之間徒增不少政治口水。但新聞報導及當事人引經據典卻錯誤百出,徒取簡單的善惡二元觀不過是為了政治鬥爭與抹黑敵手、誤導民眾的判斷。筆者本學期正好修習英國史,就來談談蔡英文主席究竟像不像是羅賓漢;馬英九總統又是否如約翰王子?

羅賓漢的故事經典原本是英國在距今七百年多年前的傳說:十三世紀,英格蘭權貴傾軋、百姓生活困苦又對外戰爭不斷的時代總是會創造出一些英雄豪傑的故事。在英國中部諾丁罕郡的雪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裡,住著一群劫富濟貧、善戰重情義的俠盜,他們敵視腐敗官吏與貪婪的僧侶,反抗諾曼王潮以及可惡的地主,這就是羅賓漢故事的背景。(簡直有如中國的水滸傳)

在真實歷史的記載上,「Robinhood」、「Robehod」等名字出現在十三至十五世紀英國法官的卷宗上,作為一種縮寫使用來代表逃犯或亡命之徒。但後來結合傳說逐漸變成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綠衣弓箭手形象而為世人所稱道。

外國媒體的原意,是以羅賓漢的形象來描述蔡英文主席從一個都會知識菁英的形象轉變為為弱勢代言、注重社會正義公平的女主角。這原本是美事一件,蔡主席的清新形象的確拯救了民進黨,也吸引了不少追隨者。但是在形象背後,有更多東西應該被檢驗。比如說:蔡主席口口聲聲號稱要打高格調選戰,但其手下的發言人卻不放過任何可以操作政治議題、抹黑對手的機會,不但大肆吹捧蔡主席被外媒譽為羅賓漢的報導,蔡主席甚至進而親口詆毀馬英九總統為「抹黑羅賓漢的威廉王子」。(不但錯誤類比,連原本想用來詆毀馬總統的的歷史人物名都引用錯誤,後續詳談。)

約翰王子是何許人也?威廉王子是何許人也?馬英九總統真的像約翰王子嗎?
到底誰是誰非、誰又是誰?

事實上,蔡主席原本要比喻馬英九總統的應該是約翰王而非威廉王子。約翰王(King John)是歷史上有名的獅心王理查之弟,約翰在位17年(1199-1216)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丟掉了法國領地諾曼底、二是與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鬧翻,第三件事與前兩件也有關係,那就是出於與法國國王和羅馬教皇鬥爭的需要,他在國內大肆掠奪,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導致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頓(Stephen Lanton)發動貴族們反對他。導致了「大憲章」的誕生,是個完全不得民心、橫徵暴斂的國王。

威廉王子又是誰?英國史上有很多威廉,包括創立諾曼王朝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現任的英國王位二號繼承人劍橋公爵威廉王子等,形象都算不錯,和約翰王天差地遠。還虧蔡英文主席曾經就讀倫敦政經學院(LSE),竟然還能搞錯威廉王子和約翰王子,如果不是蔡主席實在太累了,就可能是身陷選舉以致常識都忘光了。

從以上形容來看,說馬英九總統是橫徵暴斂、不得民心的約翰王,相信與事實相距太遠。馬總統雖然的確不是每件事都令台灣人民滿意,但三年半來做到許多前朝八年無法辦到的事。兩黨不分區名單的弱勢比例、金融海嘯後經濟成長率還能逆時成長10%、免簽國從54個成長到124個、邦交國穩固零斷交、日本、新加坡簽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穩健兩岸政策停止八年鎖國。不但與失地連連、不得民心的約翰王相去甚遠,若要拿英國歷史諸王來比喻的話:結束英國內戰、獎勵工商業發展的賢王亨利七世還比較適合形容君子風度、有所作為的馬英九總統。

要說台灣政壇的約翰王是誰的話,筆者想不到比鎖國八年、造成台灣政治、族群分裂紛爭的前總統陳水扁更適合的人了。雖然民進黨已經失去政權,但如今的蔡英文主席當年正是扁政權的高官,而其選舉團隊在扁團隊通通歸位之後,再度出現了以前民進黨慣用的政治鬥爭與抹黑招數。顯示出蔡英文主席不過是-約翰王子──陳水扁前總統的餘黨,帶著原班人馬想回朝復辟,台灣人民能夠允許這種事發生嗎?一個身家數億的黨主席,還要「劫貧濟富」向廣大辛苦人民要錢來選舉。這和羅賓漢的所作所為,實在相去太遠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