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水門案背後的真相/林復俠
日前國內某八卦周刊爆出政府疑似動用國安會權限密令調查局監控蔡英文行程,並收集其選戰形成相關資料上報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提供給馬總統參考,破壞行政中立。民進黨更形容這簡直是台灣版的「水門案」。
先來看以下這則報導:
跟行程估選票 週刊爆國安會監控蔡英文
記者周佩虹/台北報導
28日出刊的壹週刊爆料: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非法破壞體制,越權出席區域情治協調會議,掌握選戰情資,而調查局有28位中低階主管,專門監控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動態,還要分析選情、估算選票,調查局根本已成為政治偵防工具。
而國安會在出刊前一晚,搶先發布新聞稿駁斥週刊報導,強調內文中所提到的國安會處長翁詩燦,是每個月視需要前往法務部調查局,與調查局主管協調與強化保防業務交換意見,但並沒有參加情報協調會議,更從未攜回任何選舉相關資料。
在壹週刊的報導中指出,國安會秘書處長翁詩燦上週帶著一名劉姓女科長,出席在新店調查局本部召開的情報會議,會後將所有選戰情資帶走,而這些資料整理過後,會直接送到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手上,並提供給馬英九參考。
週刊並爆料,這些情資內容是鎖定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進行監控,凡是蔡拜會重要樁腳、或密會泛藍人士等拔樁行程,都要向上呈報,並即時做出選票影響分析。週刊並進一步寫出,調查局在全台各地及外島地區,共指派28名調查處、站的國情科資深調查員,組成監控蔡英文大隊,負責將轄區外勤人員回報資料彙整分析後,密傳調查局本部,並利用績效差距,影響外勤人員的情蒐方向。
而針對胡為真指派翁詩燦出席情治協調會議,甚至自己也曾出席,聽取國內情報事務與蒐集選舉情報,壹週刊痛批胡為真及翁詩燦已嚴重違反國家體制,無視情治分立原則,直接掌控調查局的選戰情蒐任務,根本是「亂了套」。
不過對於週刊的報導內容,國安會27日晚間主動發布新聞稿,強調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8月間曾參加國安局召開的中區、南區及東區情治協調會報,前往講話與會餐,目的在於勉勵相關同仁,在選舉期間須盡全力維護國內的平安、平順與平和。
至於翁詩燦是基於國家安全保防業務工作需要,每個月會視需要前往調查局,針對強化與協調保防業務工作與調查局主管交換意見,但並沒有「參加情報協調會議」一事。國安會新聞稿並表示,翁詩燦從未自調查局攜回任何選舉相關資料,更沒有「將情報協調會議資料呈報總統」等情事。
再來看看遭到指控的國安局與國安會怎麼說:
掌握選情報告總統?國安會 國安局均否認
今天出刊的「壹周刊」,引述不具名的「國安局高層」消息,批評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非法破壞體制」,並指稱國安會派秘書處長翁詩燦出席調查局會議以掌握選情,國安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依照國安局組織法規定,國安局理應接受國安會關國家安全情報工作的指導,所謂國安會「非法破壞體制」的報導,純屬子虛烏有,國安局深表遺憾,國安會也發布新聞稿,否認報導內容。
國安局表示,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上任以來,對國安局工作的指導,主要著重在兩岸交流秩序安全管理,以及大選維安工作。國安局依照國安局組織法第十七條規定,為統和協調國家安全情報工作,在今年八月間舉辦「台灣地區安全協調會報及分區會報」,會中邀請胡為真向各地區重要情報幹部進行精神講話,胡為真要求各級幹部一定要恪守「行政中立,依法行政」的立場,完善大選維安工作整備,嚴守「不介入,不干預,不參與」選舉活動的「三不原則」,絕對沒有對大選選情做任何指示,周刊的報導純屬子虛烏有。
此外,國安會也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八月間參加國安局召開的「情報協調會議」,目的是勉勵相關工作同任,務必要在選舉期間,全力維護國內的平安、平順、平和;國安會秘書處長翁詩燦基於國家安全保防業務的工作需求,每個月會視需要前往法務部調查局,和調查局主管交換意見,並沒有參與情報協調會議,也沒有從調查局帶回任何選舉相關資料,自然也就沒也如報導所說,有把情治協調會報會議資料呈報馬總統的情事。
暫且先不論某周刊刊出此文章背後的目的,或是有無任何人操盤。這一連串事件很明顯造成了以下這些印象,或者應該說,幕後操盤者只有以下這些目的:
一、 製造國民黨黨政不分、以國家機器打壓選舉對手的表象。
無論事實的真相為何,民進黨已在第一時間將此事形容為「台灣版水門案」,
就是要向社會大眾傳達執政黨搞出政治醜聞的印象。至於誰是尼克森,誰是
受害的美國民主黨,在民進黨的劇本裡已不言可喻。
二、 塑造民進黨被打壓的悲情印象,利用台灣人民正直、善良的心理特質引發他們對民進黨的同情,進而投下同情票。這種情況在2004年319事件已經出現過。嚐到甜頭的相關人士不排除再次如法炮製。
三、 更重要的,是喚起台灣人民對過去黨國時代國民黨動用情治系統打壓黨外與控制台灣人民思想、言論等的記憶,進而將此印象連結到現在的國民黨,製造出國民黨仍然腐敗墮落、極權專制、不思進取等與事實有極大出入的印象。
而以上幾點,自然對在野黨是百利而無一害,而對馬總統及政府情治單位的形象與誠信造成嚴重傷害。既然此一事件能夠達到這麼多且又有利某一方立場的政治目的,我們必然要開始思考兩個問題:
是否真有其事?
如果沒有,誰又是幕後主使人?
首先,壹週刊所引述的消息來自「不具名的國安局高層」,消息來源保密雖為記者的天職,但它究竟是一個職業道德還是特權目前仍無公論。而此事涉及國家安全與總統的誠信,如果消息來源無法接受公開的檢驗,自然爆料內容的可信度也跟著大打折扣。你愛怎麼編就怎麼編,一句「保護消息來源」就做不負責任的爆料,實在令人感到質疑。
以往,國安局內部黑幕被搬上檯面多起因於爭取人事安排的互鬥。但此次適逢總統大選的敏感時刻,且爆出此事內容的當事者並非什麼國安局的會計組長或科長,而是國安局的上司國安會秘書長!無論是時機點或是被爆當事人都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慣例有所出入。且層級之高難以想像,幾乎可說是動搖國本。國安局內部的人做這種事,究竟有何好處?
再者,若此事並非屬實,是哪一方勢力或個人所採取的行動?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壹媒體集團的大老闆黎智英,認為他在香港雖然親近泛民主派,但一向反共的他對於台灣的國民黨近年來採取親中路線感到反感,於是放手讓旗下媒體爆料與製作不實報導影響台灣大選選情。這不失為一種可能。
但,動機決定目的、獲利最大即是最可能的兇手一向是犯罪偵辦的鐵則。從目前媒體效應與藍營的形象大傷、綠陣營窮追猛打的情況之下,不難看出誰是真正的獲益者。
每逢總統大選前,雙方總是眼花撩亂地丟出許多陳年舊案或製造議題來吸引選民的關注與試圖影響、拉攏選民的投票意向。調查局監控蔡不過又是另外一個可信度不高的假議題,如果民進黨還是只會玩這種選舉花招,很難令人信服他們有治國的高度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