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TPP帶給台灣的機會與背後意涵/林復俠

TPP帶給台灣的機會與背後意涵/林復俠

    拋開國內政壇的選舉口水,近日國際政治圈最重要的議題除了歐洲債務危機導致許多歐洲國家政府下台或改組外。在亞太方面,最重要的莫過於在亞太經合會(APEC)中由美國正式拋出的經濟議題震撼彈:泛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經濟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PP),此一由美國主導與大力推動的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已包含了日本、越南、紐澳、加拿大、智利、秘魯等環太平洋地區的十個國家,占全球GDP的三成五,未來有望形成全球最大也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區。

緣起

    最早美國於2006年開始啟動此談判,從200912月開始由總統歐巴馬指示積極重新運作此一關係協定,意圖在完成美國二十一世紀對亞太的經濟戰略布局以及促進美國產業與復甦。在五年多的運作與籌備、先期談判之後才正式在APEC中走上世界舞台。簡單來說,TPP是一個「高標準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它和一般國家間所簽屬的FTA(自由貿易協定)相似,但要求更高的市場開放度與經濟成熟度,希望在十年內實現協定區域內包括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的所有商品的零關稅,並涉及市場透明、金融監管等領域。

美國推動此協定背後的目的

    值得玩味的是,美國在力邀日本加入TPP協定的同時,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亞洲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卻沒有收到邀請函。美國所持的理由是「中俄的經濟發展成熟度與市場開放程度不高,不適合加入TPP」。當然,TPP要求幾乎100%類別的貨物貿易稅降到零,大陸本身對美國強推這樣高自由度的協定存有制衡中國的疑慮在所難免。而大陸的經濟政策思維注重穩定與主權掌控,如此高自由度的免關稅協議將使大陸的經濟門戶洞開,即使美國不邀請,大陸本身對這樣的協議無論在政治面或是經濟實務面的牴觸情緒都在所難免。

    但美國背後的動機仍然值得深究:首先,不邀請中國加入TPP將有助於平衡美中的貿易失衡差別,由於區域免稅貿易,中國不加入TPP將喪失比較優勢,使美國可以從其他國家更便宜地進口,從而抵銷目前和中國大量的貿易失衡。

    再來,短程目標為了挽救美國低迷的經濟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透過此擴大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將能擴展更多的出口市場與降低貿易成本,促進美國的產業持續發展。且TPP的高標準根本就是以美國的產業等級與經濟制度為藍本去要求其他國家,對美國自然是利多於弊。最後,遠程戰略目標是為了美國在二十一世紀於多極化的國際政治體系以及亞太新興崛起的經濟態勢間先馳得點,聯合經濟新興國家與區域聯盟、削弱中俄的影響力從而在亞太地區站穩腳步,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永久利益。

台灣加入TPP帶來的影響

在國內,馬英九總統與蔡英文主席先後在於美國商會的企業座談演講上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台美經濟關係、TIFAFTA的簽署等等,也提到台灣應該為加入TPP創造條件、做好準備。顯見TPP未來十年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小覷,乃至於台灣能否重新與國際經濟加強接軌是有重要關鍵地位。馬總統不但將加入TPP納入黃金十年經濟篇的願景,也指示經濟部為未來十年加入TPP做好產業因應及經濟自由化的準備。行政院長吳敦義更指出:

『馬英九總統已揭示加入TPP是「黃金十年、國家願景」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要求相關部會有效掌握全球最新情勢及區域發展動態,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進程,為台灣加入「TPP」創造有利條件。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轉述吳揆裁示:『(原音)經濟部應會同相關機關深入評估對整體及個別產業可能的影響,並研議因應對策,另應加速推動對外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多管齊下,逐步創造我國加入TPP的有利條件及經濟發展新契機。』』

我方加入TPP的理由單純,不外乎追求經濟的自由化與融入國際體系。如能夠成功加入TPP,不但能夠大幅度擴大我國FTA通路,還能夠直接與東協四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越南)連接,不用再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去談FTA,可以將和亞太主要國家的自由貿易通路一次到位,更能伸展觸角至日本、美國,甚至南美的智利與秘魯。不只對台灣在擴展經濟上是極大利基,更為台灣重返國際的政治困境殺開一條通路。儘管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在許多地方的規範和國際並不相符、產業升級或轉型也尚不夠完全。但許多市場開放程度比台灣更低的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比台灣經貿制度更不健全的祕魯都願意加入。台灣應該把握此次機會推動國內產業升級與轉型,以達到經濟自由化與和國際高度接軌的經濟戰略目標。


參考資料:              
金融時報:TPP,美國的獨角戲?
吳揆:為加入TPP創造有利條件

誰是真的羅賓漢?誰又真是約翰王?/林復俠

誰是真的羅賓漢?誰又真是約翰王? / 林復俠


近日來「女羅賓漢」之說在台灣政壇吵得沸沸揚揚,使藍綠之間徒增不少政治口水。但新聞報導及當事人引經據典卻錯誤百出,徒取簡單的善惡二元觀不過是為了政治鬥爭與抹黑敵手、誤導民眾的判斷。筆者本學期正好修習英國史,就來談談蔡英文主席究竟像不像是羅賓漢;馬英九總統又是否如約翰王子?

羅賓漢的故事經典原本是英國在距今七百年多年前的傳說:十三世紀,英格蘭權貴傾軋、百姓生活困苦又對外戰爭不斷的時代總是會創造出一些英雄豪傑的故事。在英國中部諾丁罕郡的雪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裡,住著一群劫富濟貧、善戰重情義的俠盜,他們敵視腐敗官吏與貪婪的僧侶,反抗諾曼王潮以及可惡的地主,這就是羅賓漢故事的背景。(簡直有如中國的水滸傳)

在真實歷史的記載上,「Robinhood」、「Robehod」等名字出現在十三至十五世紀英國法官的卷宗上,作為一種縮寫使用來代表逃犯或亡命之徒。但後來結合傳說逐漸變成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綠衣弓箭手形象而為世人所稱道。

外國媒體的原意,是以羅賓漢的形象來描述蔡英文主席從一個都會知識菁英的形象轉變為為弱勢代言、注重社會正義公平的女主角。這原本是美事一件,蔡主席的清新形象的確拯救了民進黨,也吸引了不少追隨者。但是在形象背後,有更多東西應該被檢驗。比如說:蔡主席口口聲聲號稱要打高格調選戰,但其手下的發言人卻不放過任何可以操作政治議題、抹黑對手的機會,不但大肆吹捧蔡主席被外媒譽為羅賓漢的報導,蔡主席甚至進而親口詆毀馬英九總統為「抹黑羅賓漢的威廉王子」。(不但錯誤類比,連原本想用來詆毀馬總統的的歷史人物名都引用錯誤,後續詳談。)

約翰王子是何許人也?威廉王子是何許人也?馬英九總統真的像約翰王子嗎?
到底誰是誰非、誰又是誰?

事實上,蔡主席原本要比喻馬英九總統的應該是約翰王而非威廉王子。約翰王(King John)是歷史上有名的獅心王理查之弟,約翰在位17年(1199-1216)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丟掉了法國領地諾曼底、二是與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鬧翻,第三件事與前兩件也有關係,那就是出於與法國國王和羅馬教皇鬥爭的需要,他在國內大肆掠奪,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導致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頓(Stephen Lanton)發動貴族們反對他。導致了「大憲章」的誕生,是個完全不得民心、橫徵暴斂的國王。

威廉王子又是誰?英國史上有很多威廉,包括創立諾曼王朝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現任的英國王位二號繼承人劍橋公爵威廉王子等,形象都算不錯,和約翰王天差地遠。還虧蔡英文主席曾經就讀倫敦政經學院(LSE),竟然還能搞錯威廉王子和約翰王子,如果不是蔡主席實在太累了,就可能是身陷選舉以致常識都忘光了。

從以上形容來看,說馬英九總統是橫徵暴斂、不得民心的約翰王,相信與事實相距太遠。馬總統雖然的確不是每件事都令台灣人民滿意,但三年半來做到許多前朝八年無法辦到的事。兩黨不分區名單的弱勢比例、金融海嘯後經濟成長率還能逆時成長10%、免簽國從54個成長到124個、邦交國穩固零斷交、日本、新加坡簽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穩健兩岸政策停止八年鎖國。不但與失地連連、不得民心的約翰王相去甚遠,若要拿英國歷史諸王來比喻的話:結束英國內戰、獎勵工商業發展的賢王亨利七世還比較適合形容君子風度、有所作為的馬英九總統。

要說台灣政壇的約翰王是誰的話,筆者想不到比鎖國八年、造成台灣政治、族群分裂紛爭的前總統陳水扁更適合的人了。雖然民進黨已經失去政權,但如今的蔡英文主席當年正是扁政權的高官,而其選舉團隊在扁團隊通通歸位之後,再度出現了以前民進黨慣用的政治鬥爭與抹黑招數。顯示出蔡英文主席不過是-約翰王子──陳水扁前總統的餘黨,帶著原班人馬想回朝復辟,台灣人民能夠允許這種事發生嗎?一個身家數億的黨主席,還要「劫貧濟富」向廣大辛苦人民要錢來選舉。這和羅賓漢的所作所為,實在相去太遠了吧!

從2012選戰看民進黨改革的障礙 / 林復俠

2012選戰看民進黨改革的障礙 / 林復俠

2012的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靠著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女性特質、溫和學者形象把原本跌到谷底的民進黨再次凝聚起來,問鼎2012總統大選。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政治進步的一個象徵,但是在清新形象的背後,民進黨真的因此有所改變嗎?

蔡英文在民進黨內是理性、溫和改革派,並非民進黨傳統政治氛圍的派系中人。在蘇、謝政治氣勢大不如前後,菜才被臨時拱上主席之位收拾爛攤子,想不到一連幾個立委補選勝利將民進黨的氣勢完全找了回來,那些老謀深算的派系政客一見民進黨已脫離谷底,紛紛「重出江湖」。退出政壇的跑回來「拔劍再戰」、歸隱耕田地跑回來「運籌帷幄」。圖的不外乎是個人與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拋諸誠信與承諾於腦後。

蔡英文在上台之後啟用不少年輕化、無重度派系色彩、形象清新的人充任發言人或不分區立委,如鄭麗君和蕭美琴。但這番改革也影響到了民進黨內的派系平衡,不分區名單引爆民進黨內鬨,分不到好處的派系如公媽派將醜惡的派系鬥爭赤裸裸搬上檯面,使人民看清楚了民進黨的本質並無多少改變。但在取回政權的大前提之下,民進黨的派系政治文化特性再度發揮,全黨團結一致拚勝選,但面對這場連蔡英文本人都認為不太有勝算的總統大選(蔡本人曾明言認為民進黨2016才有機會選上)。民進黨的派系政客們心裡打的又是甚麼算盤呢?

隨著選情加溫,蔡英文主席口口聲聲宣示的高格調選戰早已消失,隨著前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回鍋擔任蔡英文輔選團隊後,扁朝團隊已幾乎全員到齊。綠營發言人果然啟動攻勢,不斷地操作議題、造謠抹黑,以不實的言論與反覆的說詞意圖攻擊馬英九總統、打垮藍營選情。許多指控雖然拿不出證據,但選舉上的操作效果已經達到,不但鞏固了綠營群眾,更使中間選民困惑不已。

依目前最新發展的總統大選態勢,由於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加入使得選情更加詭譎,雖然也會瓜分到綠營的票,但一般評論皆認為對藍營的衝擊較大,使得民進黨的選統大選選情逐漸被看好,如果綠營選上,這些派系政客自然可以論功行賞、加官晉爵。

但萬一沒選上,只能維持派系平衡和諧但得不到派系真心支持的蔡英文將負起全部責任下台一鞠躬,屆時民進黨的政治鬥爭風暴將山雨欲來,現在輔選最用力的那些派系頭頭,也將更兇猛地批判蔡英文及其改革路線,並以進攻黨主席為目標,為2016展開布局。這些人心中毫無國家大政,只知個人私利,令人不禁為民進黨感到憂心,有這樣的一群人在,即使蔡英文選上了,她清新的形象影子能夠遮掩得了這群牛鬼蛇神亂政誤國嗎?

有人說:投給宋楚瑜等於投給蔡英文,但筆者要說:投給蔡英文,等於投給扁團隊!貪不貪已不是台灣人民關注的重點,但毫無治國能力又外加貪腐,才是台灣人民對政治感到失望的關鍵。在民進黨能夠證明自己更成熟、更進步之前,不應貿然地拿台灣的前途當賭注,再次將執政權交給民進黨。這三年半來,馬英九總統的施政已經帶領台灣走出多項困境,前景大有可為,如果此時貿然替換政權、中斷改革,顯然將對台灣帶來無法想像的傷害。而不成熟的民進黨執政,也將使該黨再次深陷派系文化與政治利益當道的泥淖中,在此奉勸蔡英文主席好好整頓與改革黨內,先安內後壤外,國家大政還是交給有經驗有能力的執政黨,等民進黨更成熟點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