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北韓時代的東北亞局勢分析&兩韓關係與兩岸關係之對照啟發 /林復俠
北韓,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共產獨裁國家,在經歷過第一代金日成主席與第二代金正日的極權統治後,終於在金正日震驚世界的死訊傳遍全球下,正式展開了第三代世襲王朝的權力傳承,由金正日的么子,二十七歲的金正恩接棒,帶領這個貧窮又封閉,傭有兩千四百萬人民的國家邁向未來,或崩潰。
金正日的死訊被隱瞞了兩天之久才對外公布,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的情報機關,甚至是熟悉金正日身體狀況的德國情報機關,都是「看報紙才知道」金正日掛了。儘管日本、韓國、太平洋美軍皆有針對金正日死亡所準備緊急應變計畫,但事情的突變之快仍不禁令各國感到汗顏。撇開情報延誤的尷尬,當前各國最關注的仍然是北韓的權力變遷究竟是金正恩能夠穩定局勢鎮住軍隊,抑或二號人物張成澤夫婦或其他軍中元老會發動政變奪權?
本文標題不使用「金正恩時代」的原因即在此。在一切尚未明朗之前,各國暫時都不敢也無能輕舉妄動,但也同時為各種可能出現的局勢盡力做好準備,尋找後北韓時代的新外交政策。
對接壤北韓的中國來說,雖然許多人認為它是北韓現下唯一的靠山。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早已不再堅持共產主義,對於國際外交事務採取向現實主義靠攏的方針,「革命兄弟之邦的情誼」在現實利益前日漸淡薄。事實上,北韓日漸增多的脫逃者與一旦北韓政權崩潰將湧向中國東北的難民對中國政府來說一直是揮之不去的威脅。中國是否該出手甚至出兵干預北韓內部政局,不但是中國政府高層間曾經私下討論的問題,更是美國與日、韓實際的擔憂。這也是美國力促北韓重新回到六方會談,試圖和平解決的重要原因。
對美國來說,金正日的北韓獨裁政權雖然是「邪惡軸心」,卻也在美國勢力範圍(南韓)與潛在戰略敵手中國的本土之間形成一塊緩衝區。一旦北韓崩潰,中國會不會扶持親中的金正日長子金正男回北韓繼位,擴張中國的影響力與對南韓──美國第一防衛島鏈形成實際威脅與直接衝突?也是美國非常擔心的,因此,在瘋狂卻又脆弱的紙老虎獨裁政權與親中的魁儡政權之間,美國也許更樂意使北韓保持前者狀態。
對金正日的死訊感受衝擊最深的應該要說是南韓的人民。雖然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但高速的經濟發展與隨之而來的消費主義生活早已讓南韓民眾忘卻了戰爭的陰影。金正日的去世暫時將他們從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拉了回來,對戰爭的記憶與隨之而來的恐懼、不安壟罩了南韓人民。股市下跌不過是這種情緒的直接反應。南韓政府高層除了緊急加強戰備之外,另一個更加急迫的問題已擺到他們面前:韓國是否有能力承受即將來臨的戰爭或統一?或避免戰爭進入統一?不管選擇上述何者,韓國的經濟都必然要如當年德國統一背上東德這個大包袱一般經歷一段慘澹時期,這考驗著南韓即將改選的新領導階層的決心與能力。
兩韓關係的不確定與不穩定,對比兩岸關係近年來的有效進展是一個明顯的對照。兩韓關係的矛盾在於雙方都並未放棄統一全韓的國家目標,且雙方某種程度上勢均力敵,誰也不肯先放棄。兩岸則因為硬實力對比懸殊,台灣當局很早就放棄武力反攻而希望採取智取、以拖待變、放棄成見注重實務等方式來開展兩岸關係,爭取和平演變。相比金正日去世使全東亞如臨大敵的情況,兩岸的和平穩定早已邁入難以倒退的模式,也將兩岸之間的和平紅利分享給鄰國。
亞太國家現時已不再會對台海局勢感到過度擔憂與敏感。證明目前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岸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對應兩韓關係的局勢演變,若以絕對的現實利益為依歸來說,若兩韓開戰,所有韓國廠商的訂單將大部分轉移至我國,與台灣產業結構相似的台灣在經濟上將大幅受惠。若南韓基礎設施及工廠遭戰爭摧毀,對台灣長遠來說更是利多。但我們不應該抱持這種等待別人遭受災難的想法。相反地,我們應該將兩岸關係發展及互動的模式引介給南北韓,使他們能夠透過兩岸關係的發展從中得到啟發,找出適合兩韓結束對立、共存共榮的模式。使台灣不但從地區的麻煩製造者成為自身的和平締造者。更能夠成為地區的和平促進者,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聲望,使台灣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